由“柴火苗”想到苗企发展之路

作者:焦自龙(市场部部长) 2018.5.6发表于《园林》


很多行业都把产品低价称为是白菜价,而苗木行业则用“柴火”来形容因规划不合理、经营不善或行业低迷等原因导致的苗木质量差、数量大,并且无限期滞销的那部分产品。柴火是用来烧的,而苗木是用来种的,二者用途不同,价值也就差别巨大。


 一、“柴火苗”的形成原因?


让苗木变好的路子都很近似,但让苗木变坏的因素却五花八门,有的是种苗质量差导致的,有的是疏于管理引起的,也有些则是缺少调研造成的,“柴火苗”的形成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主观方面:

 ① 种苗来源问题

源正则流清,根正则苗红,若源头处的种苗本身存在问题,则“柴火苗”形成的伏笔也就早早埋下了。种苗来源大体可分两种:一是自繁,方式有播种、扦插、嫁接等;二是采购,包括向正规公司订购、国外进口、委托经纪人购买或向苗农收购等;前者对生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市场信息的掌握情况则对后者来说至关重要。健康壮硕的小苗是精品半成品苗和工程苗的基础,繁育及栽培模式对小苗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种苗来源选择上,要做到以质量为前提,不图便宜不钻空子,只有根系发达、长势强劲的小苗,定植后才有可能培养成精品大苗,否则,对残次小苗的改造成本将远超过采购环节节省出来的成本。



 ② 日常管理问题

“业精于勤荒于嬉”,苗木栽培也是同样的道理,栽植后的培养较栽植来说同样重要。除基本的除草、打药、施肥、灌溉外,还需要“慢工出细活”的修剪、定干和整形等。若苗木栽植后疏于管理,任其野蛮生长,则后期出现的问题将会连续不断,少了一个月的管护,就很有可能需要至少一年多的时间来修复,因此,苗圃管理,需要耐心与恒心,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要Online。国外某知名苗圃就出台过一条看似莫名其妙实则意义深远的规定,即苗圃管理者,需要每天都跟自己所管辖的每一株苗木见上一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觉察苗木本身的变化和性情,对症下药,及时调整。如果每个苗圃管理者都能做到这一点,则此类因日常管理问题而产生的“柴火苗”将不会再出现。


 ③ 病虫害问题

其实病虫害问题也属于日常管理中的一项,但因其重要性,需要特殊对待。病虫害对苗木的摧残是令人心痛的,再精品的苗木在遭遇严重病虫害后也将瞬间沦落为“柴火苗”。因此,对于苗木病虫害问题,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至于怎么发现问题,就需要平日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时时刻刻的管护了。俗话说“有啥别有病”,苗木一经感染了病虫害,即使不致命,也会造成巨大影响,弱化苗木长势,留下长期伤疤,甚至会给苗木造成残疾性创伤,所以,严控病虫害,是苗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



苗木过剩后若不及时处理,精品率将逐年降低

2、客观方面:

除了苗圃栽培管护等方面的主观因素外,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也将形成“柴火苗”。因此,充分了解市场情况,遵循市场规律,做足市场调研,及时调整策略,对苗圃的长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由市场大环境下催生的“柴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龙柏烧狗肉”式的市场误判

苗木行业的盲目跟风现象最过普遍,在品种选择上,缺乏主见的行为往往会导致整体存苗过剩,供大于求,价格低廉,品种过于单一也将限制行业发展。在分析市场时,要多看本质,少看现象,通常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商机,再进入时就已经是陷阱了。缺少特色和技术壁垒的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极弱的,也是极易被模仿和超越的。


 ② 极端气候带来的后遗症

极端气候主要指严寒、台风等,一个城市在历经某个极端气候之后,市政应用的某一苗木种类若有大批量死亡的,此类树种基本会被划进该市的绿化黑名单,或许之前一直火爆的树种,只因一次极端气候就被打入冷宫或判了死刑。因此,对于苗圃来说,产品性能不可打擦边球,在长期成活上不能模棱两可,适地适树中的适字同样包括适应极端气候。


 ③ 过分看好缺陷型树种

人无完人,树无完树,世上不存在完美树种,但却依然需要人们不断追求完美树种。从能够产生大量飞絮的杨树替换事件可以看出,只要经济允许,人们对缺陷型树种就基本是零容忍的,纵使这类树种有再多突出优势,也迟早会被取代。又如花叶均有剧毒的夹竹桃,之所以至今仍在园林绿化中应用,主要还是其观赏和环保价值无可取代,但倘若未来出现了理想的可替代品种,则有毒的夹竹桃就会理所当然的“柴火苗”。所以,对于缺陷型树种,要理性看待,不可过分依赖,在应用中也需极其谨慎,尽可能规避危害。



 二、如果避免生产“柴火苗”?


基于上述6点“柴火苗”形成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以下6点应对策略:

1、通过正规渠道采购种苗,以质为重;
2、苗圃日常管理要做到频繁、及时、高效;
3、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对病苗弱苗要早发现早处理;
4、做足市场调研,切忌盲目跟风;
5、适地适树,尊重苗木的生态习性,不挑战苗木的耐性阈值;
6、全面解析苗木特性,坚持“环保、无公害”原则。


对于一不小心就生产出大量“柴火苗”的苗圃,当下最头疼的莫过于如何去库存了。一种比较豪放的做法是,将地里的苗木统统拔掉挖掉扔掉烧掉,让“柴火苗”彻底成为柴火,这样就能空出土地去干别的了。一门心思培养高品质独杆苗的老外大都会这样建议,但与土地结下深厚情谊的中国苗农恐怕都有些舍不得,毕竟苗木不比瓜果蔬菜(滞销几个月基本就都烂成水了),毕竟这些苗木仍是处于生长状态的(自然死亡的情况也是比较少的)。很多人仍期待房地产恢复火爆,市政建设加大投资,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奇货才会可居,严重过剩的次等苗木不做任何调整依然任其发展,咬牙等待“寒冬过后的暖春”,这种“死马当活马医”的消极态度是不可取的。


苗木行业经历低潮,正是有机会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辉煌时期,与其暴力去库存,不如多多开动脑筋,巧妙地变废为宝。



左图:高接换头的挪威槭‘红国王'          右图:组合型培养让苗木焕发新生

 三、过剩小苗的去库存思路


某一品种苗木的全国保有量数据,大半都是小苗贡献的,苗木人用勤劳的双手百万级扩繁着小苗,问及一个苗圃经营者某种苗木的存圃量时,基本都是几十万株几百万株打底,而这种苗木的全国保有量达到几十亿上百亿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也正因如此,小苗的去库存问题,几乎每家苗圃都有。倘若没有足够的土地和经济实力去把小苗移栽并培养成工程大苗,当下较为流行的几种培养模式或许可以借鉴


1、组合型培养

 ① 将过剩小苗培养成丛生苗。三五棵、八九棵小苗栽成一组,培养成从生苗木,冠径大,效果好,绿化中的应用也不少。 ② 将过剩小苗培养成花瓶或其他造型苗。三十二株、四十八株小苗编成一组,用模子固定,培养成花瓶类苗木,与常规苗木有所区别,在园艺中的应用也会很广泛。



左图:组合型培养之花瓶苗          中图:组合型培养之丛生苗          右图:艺术型盆栽

2、单株型培养

除组合型培养外,盆栽、盆景也是不错的培养模式。盆栽和盆景是苗木打开家庭园艺市场的先锋钥匙,过剩小苗可以有意识地将其培养成盆栽和盆景,选取一些树形较好的小苗,通过一定技术处理,使其可以出现在卧室、会议室、餐厅等各种场所。


3、融合型培养

融合型培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小苗的生长期内进行塑型,属于园艺装修的一种,在未来有望替代砖石和防腐木。绿篱、拱门、屏风等等都可以通过柔软的小苗来塑造,其中,绿篱是砖石围墙最为自然的替代品,可用小苗枝条编织,或额外使用竹片作骨架,也可密植后充分修剪;并非只有爬藤类植物可以塑造拱门,很多乔木也都可以。可以预见,融合型培养模式在未来的别墅区家庭园艺中将大有作为。


左图:过剩小苗密植+修剪即可形成绿篱          右图:融合型培养的连排树木屏风

 四、滞销大苗的去库存思路


如果株行距留的足够大,大苗倒是可以慢慢生长。但如果发现圃地里的大苗生长量越来越少,病虫害越来越多,长势越来越差,而因此投入的成本也越来越不可控制时,滞销大苗的问题还是不容忽视的。


1、改变形态

修剪和造型是解决滞销大苗问题的一个思路。造型苗虽然需要投入不少精力,但这是将苗木从常规产品上升到艺术品的一个有效途径。外型上倒可以有很多尝试,从传统的云朵型、盘龙型,到简单的圆形、方形、菱形等几何图形,再到有更多美好寓意的元宝型、太极型等。另外,有些小乔木受当地土壤及气候环境影响常年长势差,成为“小老树”,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很低,这类“小老树”其实可以装盆、修型,培养成盆栽,取一个美好的名字,丰富其文化内涵,如此,圃地里的残次品或许就能够成为园艺超市中的艺术品了。


左图:“小老树”可以用来做盆栽          右图:树木屏风

2、改变品种

大苗的换头升级属于走捷径还是抄近道如今尚无公允的定论,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快速培养优秀工程大苗的方式。但优秀和优质之间总有一个“质”的分别,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高杆嫁接苗的售价总是低于实生苗的问题。高杆嫁接苗虽然能够快速实现稀有苗木的大规格量化生产,但底部砧木提前衰老、嫁接口容易被风折断等问题也同时影响着高杆换头苗的品质。大苗换头升级是解决大苗滞销的一个思路,但这个思路是否能够长久,仍有待商榷。


3、改变用途

有些滞销大苗在城市景观中属于落伍、过时品种,但仍可作为环保和造林用。充分挖掘树种的内在潜力和深层价值,转换思路,一个树种之所以存在,至少证明有存在的价值,只是这个价值在哪里体现,还需要仔细研究。比如一些对人们生活有负面影响的树种,可以根据其习性,在荒漠中栽植,如今各种公益林盛行,需要的品种也不局限于常规的几种,对于滞销的、对城市景观来说有所缺陷的大苗,与其留在圃地孤独终老,不如找到更合适的场所去贡献力量。荒山、沙漠等人迹罕至之处依然需要大批苗木,在过剩产区调运,虽然成本高昂,但仍值得一试。此外,苗木的附属产品也可予以适度开发,如观花树种的花瓣,可衍生为插花、花茶、干花等;又如结果树种的果实,可衍生为果酱、果脯甚至果核手串等。



左图:树木拱门          右图: 一些冬叶枯而不落的树种非常适合培养成绿篱

总而言之,“柴火苗”的形成,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要做到合理规划、多方联动、苗尽其用,还需要生产、营销、售后环环紧扣,尽量避免产生“柴火苗”,不断提升苗木的精品率。科学的经营理念可以助力苗圃走向正轨,不断夯实基础,最终获得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当然,这考验的不仅仅是苗圃或者说是苗企的变通能力,更是规划部署、资源调度、商业运作等等能力,由苗圃走向苗企,管理者的视野要更加开阔,思路要更加清晰。


左图:小苗适当造型后形成的各种盆栽          右图:大苗适当造型后形成的各种盆栽

 五、苗企发展的四点思路


1、苗木品质是唯一出路

对苗木行业来说,产品质量绝对是所有策略实施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后面的营销做的再好也很难形成良性交易。因此,苗企要把提升苗木品质作为第一目标,所有生产人员的任务也都只有这一个,所有能够推动这项任务实现的行为都应该鼓励,相应的,所有制约这项任务进行的行为都应该终止。广义的苗木品质不仅包括在圃地中的状态,还应该包括出圃时和应用后的状态,而前者是后两者的基础。


2、营销是产出的重要手段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的是产品质量大于一切,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但产品质量是前提,有了前提,还要有后续,而营销就是后续。营销的目标就是广而告之,能出圃的品种、规格、数量、品质都要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营销就是要打造品牌,品牌效应的好处就是可以坐等客人上门,强大的品牌效应可以对所有客户产生粘性,甚至是狂热的忠诚,当客户都成为了品牌的粉丝时,品牌的发展就会如虎添翼。


3、交易环节中的细节决定客户的忠诚度

生产团队辛辛苦苦培养的精品工程苗,营销团队勤勤恳恳谈成的客户,倘若在交易环节由于细节问题单子黄了,则最该反思的就是公司的流程及制度制定者。客户在交易环节想要的无非是少点儿麻烦、多些心安,简化流程的目的不是解放内务人员的工作,而是要尽量让客户省心,提升客户的购买体验。付款、找车、开检疫证、安排机械、包装、运输、栽植等等环节,公司都应该尽量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客户尽可能多地感觉到方便、快捷,而不是繁琐、费事。挖树环节,客户最关心的就是土坨质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来年春天的成活率,因此,苗木出圃时的包装也属于苗木品质的范畴,越精品的苗木,其包装就应该越精细,让客户心安,自然能够实现二次购买,最终对品牌忠诚。


4、售后服务是区分大品牌和小厂房的关键

苗木交易中的骗局多是由品牌缺失引起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苗圃去做坏事的代价要比大品牌低的多,更何况很多骗局中的“苗圃”其实都是虚构的,根本不存在或者移花接木后的。采购方会选择身份未知的苗圃主要原因还是看好其产品稀缺性和价格,正规苗企在这两点上都很难与业余散派所抗衡,所以,基于诚信的售后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苗木买卖不是一锤子买卖,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很有必要的,苗木栽植后出现任何问题,苗企都应积极配合,协助其解决,以此来提升客户的购物满意度和品牌归属感。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圃地里的“柴火苗”基本都是几年前看似重点规划得来的结果,但市场走向扑朔迷离,谁都无法保证栽出来的就都是精品苗。因此,一方面,在规划中就应该将质量和数量两方面定位为精品,充分调研,长期规划;另一方面,对已经产生的积压苗木要有所作为,不能听天由命,要知道创新往往能够变废为宝。最后,苗企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智慧的汗水,如果每位苗木从业者都能多多创新、多多思考、多多实践,相信苗木行业“百家争鸣”的辉煌时代就一定不会遥远。